银团案例分享|辽宁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银团融资案例
发布时间:2025/8/14 12:32:25
编者按: 辽宁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银团融资案例,充分展现了银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面对项目“手续滞后、用款紧迫”的现实困难,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引入“容缺受理”机制,创新推进流程优化,协调13家金融机构高效组建银团,有力保障了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该案例不仅是银团贷款机制协同高效的生动体现,更是金融力量服务“十四五”规划、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实践。希望各银行机构认真学习借鉴,在提升服务质效、推动机制创新、强化金融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共同构建银企合作新格局,切实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辽宁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约55.63亿元,其中38.6亿元需通过银团贷款解决。项目启动初期面临“审批与用款时效矛盾”这一核心问题:传统融资流程耗时过长,而国际订单支付节点紧迫。为破解这一难题,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聚焦“效率提升、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三大核心,充分履行牵头职责,积极组织协调,最终实现该项目银团项目成功落地,推动了本地金融生态的协同发展。一、践行金融使命,服务国家战略 辽宁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是辽宁省重点培育的万亿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核心工程,也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杆项目。该项目紧密契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突破高端新材料关键技术”的战略部署,专注于生产聚烯烃弹性体(POE)、α-烯烃等进口依赖度超90%的关键材料,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产业链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项目总投资约55.63亿元,拟申请银行贷款38.6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核心工艺装置引进、研发中心建设及智能化生产线投建。 项目启动初期,企业面临“手续滞后、用款紧迫”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能评、环评等十余项专项资质审批流程需耗时6-8个月;另一方面,技术专利购买及进口设备预付款的支付节点迫在眉睫,信贷审批与资金需求时间出现错配,若资金延迟到位可能导致国际供应商订单流失。为破解这一困局,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从政策适配性、行业趋势及客户痛点出发,为客户设计银团贷款融资方案,经过多轮沟通和协商,最终实现成团落地,如期推进了区域重点项目发展。二、创新流程机制,破解银团困局 (一)抢抓市场先机 ,洞悉项目痛点 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依托与长兴岛经济区管委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定期走访、专项对接等方式,第一时间获取辽宁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的立项信息,成为首家介入的金融机构。通过组建高层营销专班,由分行行长带队多次赴企业实地调研,针对其“技术国产化替代”的核心诉求,量身定制综合服务方案,为后续银团牵头行地位奠定基础。(二)创新流程机制,破解时效困局 面对项目审批要件不全但资金需求迫切的特殊困难,市分行上下达成时间就是项目生命线的共识,不等不靠,主动创新,采用“容缺受理”机制,即在项目手续不全的情况下,提前启动预评估评级流程,抢抓时间,在项目取得评估要件手续5个工作日后,完成正式评估评级。同时,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重大项目“金融辅导员”制度,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邀请各大金融机构参加辽宁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座谈会,就辽宁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银团贷款相关事宜进行深入交流,为银团成功组建创造有利条件。(三)专业赢得信任,成功组建银团 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急客户之所急,多次牵头召开银团协调会,集中收集各家参团行关心的项目建设、项目达产后的市场前景、风险缓释措施乃至协议文本磋商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客户一一予以解释和反馈,并多次组织参团行前往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贷前调查,依规履行信贷职责。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最终以13家金融机构参与实现银团成功签约,有力保障了项目关键设备采购和生产线建设进度,以金融力量助力企业突破新材料领域技术“卡脖子”的困境。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响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号召,凭借专业的金融创新能力与高效的执行力,成功破解了辽宁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面临的“手续滞后、用款紧迫”的关键难题。通过创新提出并主导实施“容缺受理”解决方案,为企业开辟了融资绿色通道,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初心使命。